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第一次地理作業2

2-1What is science?
科學是收集數據和發展的理論、模式、法律性質。
科學研究→→→→ 設計一個問題
      ↓
      ↓→→收集數據回答問題
      ↓
      ↓→→提出假說來解釋數據
      ↓
      ↓→→做一個可試驗的預測
      ↓
      ↓→→用更進一步的模型.觀察.實驗來測試預測
      ↓
      ↓→→接受或拒絕假說


2-2What is matter?
物質→→→→→純物質→→→元素
    ↓       ↓
    ↓       ↓
    ↓       ↓→化合物:依照一定比例組成
    ↓
    ↓
    ↓→→混合物:不依照一定比例組成


2-3 How can matter change?
→→→物理變化:本質不變,狀態改變。


→→→化學變化:本質發生改變。


2-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能量→→→→→→作功或傳遞熱的能力
     ↓
     ↓
     ↓→→→遵守能量守恆定律
     ↓
     ↓
     ↓→→→能量無法完全被轉換成某單一形式,
         通常會以熱的形式散發掉一部分


2-5 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物質→→→→回收
↓       ↓
↓       ↓→→在利用


→→→能量→→→→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
       ↓
       ↓→→多使用替代性能源
       ↓
       ↓→→減少能源浪費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第一次作業

1-1.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環境是依靠地球上的自然資本以及來自太陽的太陽能來維持,永續則是在不消耗資本的情況下永續利用,所以環境永續是在不傷害其資本下,讓其資源不斷的循環再利用,達到永續的發展,讓後代子孫不會走到資源乾枯的地步。

1-2.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利用環境永續的資源來推動經濟,再利用經濟來保護環境,找出一個互利互濟的方法,讓自然資本與經濟資本不至於消耗殆盡,必利用其產生的利息來產生更大的效益;所以每個國家要對自己的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狀況做調查、規劃,才能永續的經營下去。

1-3.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生態足跡是一種衡量人類對地球生態系與自然資源的需求的一種分析方法,此分析將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與地球生態涵容能力進行比較。所以當生態足跡超過一定限度時,會讓環境無法負擔,進而造成能源枯竭的問題。

1-4.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污染是自然或人為活動在環境中產生的某種物質,這些物質超過環境所能化解的程度,日積月累越來越嚴重,進而造成危害。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所製造的汙染越來越多,我們必須要找到替代的方法或能源,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1-5.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近年來,隨著人口及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所需的資源越來越多,科技帶來的危害也逐漸加深,造成許多的環境問題,而許多問題都還未找到替代方案來解決,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些問題是目前最急迫的課題。

1-6.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一.依賴太陽能:可以說是永恆性的永續資源。
二.生物的多樣性:維持各物種的多樣性,以利於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
三.生物數量控制:資源有限應控制人口成長。
四.養分循環:物質循環,可使物質重複使用。